儿童黄金时代的思考
儿童黄金时代的思考
儿童研究学者朱自强在专著《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中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中国儿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创造了一个的“黄金时代”。少儿出版界也普遍认为,在传统书出版面临困境的大背景下,童书出版却逆势上扬,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童书出版总量和品种逐年增加,连续十多年每年以两位数字增长,迎来了童书出版的黄金时代,而且这种增长还将持续5年至10年。
儿童是中国童书出版最重要的内容资源。中国的儿童是伴随着五四新运动而诞生的。像中国现当代一样,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进入新世纪,确实迈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黄金时代里,儿童继承和发展五四时期被大力倡导的“儿童本位”的思想,克服了以往“儿童是教育儿童的工具”这一观念的束缚,经过向“性”回归、向“儿童性”回归,建构了新世纪的中国儿童。作家的创作充满活力,思想空前活跃,写什么、怎么写再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来禁锢。每个作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天赋特长、生活积累来写作。既可以写厚重的史诗,也可以张扬轻灵的幻想;既可以进行的探索和试验,也可以追随市场,以漫化、喜剧化、类型化的作品娱乐孩子。儿童作家们从年逾九旬的老先生到新生代作家,都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才情,写出自己的作品。
在这个黄金时代里,作家的写作也置于全球化背景下,可以以当代最k21的世界儿童为参照,只要条件合适,还有可能进行国际性合作。写作是需要借鉴和学习的。尤其中国儿童,从其发轫之初,就是在安徒生、格林、王尔德等世界儿童大师的响下催生的。改革开放以来,全世界k21的儿童作品几乎都已经被翻译引进到了中国,在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中国作家可以用世界性的眼光来构思和创作自己的作品。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有世界响的童书出版社和甘肃艺术馆合作近江艺术幼儿园,国外出版的童书,在k22时间就引进到了中国。也有越来越多中国作家的作品开始走向世界。还有些作家甚至有机会和国外的作家共同创作完成作品。比如2013年,儿童作家曹文轩就和巴西家一起推出了书《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由天天出版社牵头的“中外出版深度合作”项目于2010年启动,该项目每次邀请中国和国外两位最k21的作家在同一题材、同一体裁之下进行创作,同时约请两国翻译家与插家为对方国家的作品进行翻译和配,最后将两部作品装订成一本完整的书,分别以两个国家的语言在各自国家出版发行,使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作品在同一本书中实现跨语种、跨国界、跨艺术形式的立体演绎。这个项目目前已经和希腊、瑞典两国进行了合作。2015年夏天,分别由8位中国儿童作家和8位新加坡儿童作家共同创作的《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将在亚洲国际儿童物节正式发行。
儿童是者对象最为明确的。者的阅需求往往会响儿童的繁荣和发展。随着人们对儿童教育越来越重,儿童阅对儿童成长的良好作用也达成了全社会的共识。儿童的分类也越来越细。有适合亲子共的书,有从简单识字向独立阅过渡的桥梁书,也有适合小学阶段的童年和适合青少年成长的少年。既有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艺术上乘的纯精品,也有在商业化写作背景下产生的文字浅显、故事轻松的类型化作品。这些作品丰富了中国孩子的童年生活,能适应不同层次者的阅需求。
儿童繁荣的背后,自然也存在隐忧。这些隐忧表现在出版市场需求的巨大让中国儿童呈现出僧多粥少的现状。很多作家的写作速度越来越快,写作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年轻作家的成长速度也越来越快。许多年轻作家没有经历从写作练习到杂志发表再到结集出版这样的过程,而是一上手就写作长篇甚至系列的作品。由于自身的生活积累不够丰富,作品的厚重感不够,往往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
儿童的娱乐化倾向也明显起来。在大量的儿童作品中,作家们往往回避重大的题材,甚至回避成长本身的疼痛。就者群来说,也集中在0~6岁的婴幼儿和7~12岁的儿童。以13~18岁的青少年人群为者对象的少年显得凋零。近年来这种情形愈来愈明显。“凋敝的成长”“失去的少年者”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13~18岁是青春成长期,是一个人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更需要心灵的引导、精神的激励和的感动。
儿童的本土化和国际化也存在问题。谈到中国的儿童,人们普遍的印象是和国外k21的作品还存在距离。虽然如今作品丰富,作家众多,但是还缺少能产生国际响的k21作家和作品。作品的民族文化特色并不明显,文化的根扎得还不够深。世界上k21的儿童作品,无不和每个民族自己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安徒生童话中无处不在的北欧风情,扬松“木民系列”的芬兰传说,《卡拉瓦乔的艺术特点》中的英国城堡和巫师,都带着明显的民族文化烙印。是一种差异化的存在。k21的作品,都强调独特性和原创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