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赏析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艺术形式

艺术形式

心入禅境写山水家张培武

首页2024-04-06艺术形式属于时间艺术的是

心入禅境写山水家张培武

   张培武,19年8月出生于重庆市,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高研班导师、荣宝斋院名家工作室导师、教授。人民书院业务院长、抖墨艺术学院院长、北京凤凰岭美术馆名誉馆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静心狂喜的艺术家、艺术家联谊会联席、贵州安顺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西班牙艺术》杂志总编。长期从事中国教学工作,写生遍布全国各地。七十年代初,从油转为中国创作五十多年,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美术展览并获。在全国各地多次举办个人展,出版《静心狂喜的艺术》及山水教学著作多种,并在书专业报刊发表多篇理论研究文章。作品多次被国家权威报刊、杂志发表,并先后被人民大会堂、、纪念堂、国家商务部、美国波士顿、日本商务社、新加坡艺术馆、台湾、香港、澳门等重大场馆和个人收藏。

   佛教“三心”是指:“直心、深心和大悲心”,“三心”是佛家来净化心灵的禅语。“归一”即是归于心性、自性、归于佛性,也是本自真如心。“三心”归一是佛门出家之人平心静气的定律。家也同修禅一样,心气平和才能静心参禅。当然,这“三心”,离不开人的感情、思想、意识、境界等长期的修为。

   “观沧海,行天下”,胸怀大志,放眼世界,同样是中国书家具有的博大胸怀。艺术是为人类塑造真、善、美的精神食粮,用不同角唤起人们的精神力量,用智慧之力推动社会的发展,是每个艺术家的责任和义务。在中国经济发展壮大的今天,各种艺术形式层出不穷,但是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典作品并不多,主要原因是“修其身,养其心,得其志”的书家较少。艺术家要做到“立足行业之道、开启智慧之门、营造归一之境、开劈创新之路”,需要自信、自觉的维护心法,才会通达明理,明心见性。

   人心之大而不可贪欲,有的家过重于追求名利,心随景迁,无法保持心静如水的状态,心怀虚荣贪婪之心,缺乏耐得寂寞之定力,怎么能创作出达达派艺术特点的作品来?只有“平心静气,坚守初心,参禅悟道”才能德行于天下。

   艺术家要有修心养性的定力。修心,是清静澹泊,道法自然;养性,是让心静下来,保持心态平衡。这样,才能开启慧根,提高境界;才能融汇书,通达明理。当下有部分艺术家心急浮躁,市侩庸俗,追求名利,唯利是思想过重,导致文化艺术营养的缺失,丢失了家的文化自信与自觉。经过前些年艺术市场乱象的洗礼,书家有所觉醒,因为世界格局在发生变化,文化艺术随着形势的变化也在不断的探索前进,传承与发展。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铸造了中国文脉根基传承的必然性,没有任何理由去纠缠关于传统与现代,守护与创新等问题,这些过去的观念已不在言下。只有尊重历史,坚守民族传统文脉,艺术才会有更好、更高的发展。艺术本身是多思想、多元素、多角度的觉艺术,如果都是一种声音,一种色调,一种形式,这种平乏无味的艺术就不是真正的艺术。

   为了提高艺术创作的思想性,文化性,书家应该以更加理性,更加开放的思想去研究、探索中国书发展的前瞻性,将中国书艺术创作推向未来、推向高深。首先是家自己要提高觉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静心问道才会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

   “三心”归一的最终目的是需要艺术家“三放下”。让“浮躁的心放下来、让高傲的架子放下来、让过重贪名利放下来”。“静、慢、放”,让心归到坐禅忘我的参禅中来,让心归到清静无为的境界中来,让心归到天人合一的自然中来,让心归到“三心归一”的创作中来。

   2020年9月28日,张培武先生以《力明艺术宫》作为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作暨预捐赠活动-艺术鉴赏结课论文在忠县老家听取有关人员的创作意见之际,得到忠县县委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县委书记江夏先生亲自接见张培武先生并对其长卷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

   2019年1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张培武先生应邀参加由中央电台书频道举办的“奋进新时代”2019《静心狂喜的艺术》联欢会。

   2019年1月26日,张培武先生应邀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暨庆祝燕京书社成立40周年迎春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