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小镇到文化艺术之都的变身之路
从德国小镇到文化艺术之都的变身之路
随着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诗”和“远方”联系得更加紧密,“文化旅游”再次受到,正成为全球旅游业增长的重要引擎。毫无疑问,文化旅游的核心是文化,一个城市在发展文化旅游之前,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文化基因”,而后才能进行准确的城市文化定位
一座城市的文化定位有多重要?它可以使历经特征丧失、物质结构重创、经济实力下滑的城市再次吸引全球目光;它将转化成独有的城市文化符号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引来无数追求者的探访。
如何做到准确的城市文化定位?这是一个需要考虑多方因素、深度挖掘的过程,也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前最应该花费精力去做的事情。
本文将以经历过“二战”摧毁、去工业化响、经济下滑的德国黑森州北部城市—卡塞尔为例,解它的城市文化定位之路,剖析它是如何将已有文化资源“重塑”,形成“文化之都”“艺术之都”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文化符号。
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以此成功案例为原点,建立城市文化定位的方法路径与参考模型。
提及卡塞尔,首先想到的是每5年举办的文献展,每次为期100天,可以用“展览界的奥斯卡”来形容,与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和威尼斯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
历史悠久的文献展是卡塞尔最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卡塞尔因在“二战”时期是德国的飞机、坦克制造中心而被严重毁坏,城市的社会、文化生活亟待重建。在此背景下,文献展在“二战”后的19年创立,旨在帮助恢复社会回归常态,让人们有接触当代艺术的渠道。经过余年的发展,文献展与卡塞尔这个城市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当代艺术圣地,更成为卡塞尔的城市文化符号。
依托文献展的艺术价值,卡塞尔将“艺术之都”作为重要的文化定位。数据表明,文献展为卡塞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访,19年大约万人,2002年大约万人,2012年大约万人,2017年超过百万人。
城市内部扩大展览范围,将展览与城市深度结合。文献展举行期间成为了整个城市的节日庆典,街道、公共场地都派上了用场,各类展览作品和相关的艺术活动散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
2017年的文献展的总展场达到了处,除了传统的展场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博物馆、文化火车站、文献展厅、桔园宫、宾丁啤酒厂之外,增加了由邮局改造而成的新廊等展场。这种方式增强了访问者对卡塞尔城市的了解,同时使参观文献展成为了一次能够领略德国小镇风情的文化艺术之旅。
如此具有创造性的“全城展览”方式,为卡塞尔的城市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当城市经济处于停滞时,人们对那些空置的建筑和它们潜在的新功能进行了文化方面的反思-观余艺术将城市中被忽的地区整合为概念性的艺术舞台。
文献展上的很多艺术作品由城市出资买下并布置在城市各处,艺术家把在公共空间中的这种“表演性介入”当作一种空间实践,不断引导着人们去那些城市中被遗忘的角落。
策划与推动。文献展作为发起的城市推广项目之一,在经济方面,展览预算一半来自资助,一半来自社会捐赠与门票收入,这为文献展不断提高艺术质量与价值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支持力度上,为期100天的文献展给卡塞尔带来了100天的“非常状态”,也可称为夏日的庆典,一切事物都要为其让道;在基础设施方面,花费重金大量重建剧院、博物馆、廊,大力增建推广文化艺术设施,同时也通过卡卡塞尔艺术学院站推广城市文化信息。
走向世界,提高艺术价值。2017年举办的第14届文献展首次以希腊雅典展区和德国卡塞尔展区的两个国家城市展区形式呈现。文献展在雅典举办具有振兴西方文化发源地的意义,这也使卡塞尔走向世界,传递更高文化艺术价值。从某种程度来看,此举更进一步强化了卡塞尔的文化艺术定位,使“艺术之都”与卡塞尔的名字紧密结合在一起。
高艺术价值的文献展让全世界感受到了卡塞尔的艺术氛围,虽然在文献展举办的4年间隔期中,这座城市恢复了宁静,但浓厚的艺术氛围依然弥漫在卡塞尔城市的每个角落。
18世纪成立的卡塞尔州立艺术学院培养了很多与艺术相关的毕业生,其中部分学生最终留在了这座城市,并在这里为艺术氛围的培育提供着沃土。卡塞尔设立有德国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家妇女运动档案室以及德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家音像店。
创意人群对卡塞尔的文化创意产业起到了推动作用,比如,将“二战”期间被毁坏的老中央火车站部分空间改造为餐厅、电院、博物馆等,使这里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中心;将一所废弃学校改成文化建筑“第4码头”,打造成展览、独立戏剧、音乐舞蹈演出的场地。
卡塞尔是德国主要的文化遗产中心之一,这座“千年古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18世纪是卡塞尔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几位君主都酷爱艺术,广修宫殿园林,搜求名雕名,积累了大批文化遗产。
欧洲艺术字体怎么设置所博物馆由弗雷德里克二世伯爵在卡塞尔创立,馆藏着大量价值不菲的历史手抄本、大量荷兰作等。自19世纪开始搜集、整理童话故事和编写德语字典并因此而闻名的格林兄弟曾在这个城市工作和生活,也为城市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卡塞尔的文化遗产通过两种途径转化为城市物质空间的组成部分:一是领主的封地遗产,如他们的宫殿、苑囿和收藏品等,现在由黑森州州拥有并管理;二是博物馆和许多小型的艺术馆,其中一些布置有非常专业的展览,如格林兄弟的生平和作品展、漫收藏展等,它们由城市或地方机构管理。
这些要素使卡塞尔拥有了德国最重要的博物馆群之一,仅仅位列于像柏林、慕尼黑这些大都市之后。基于此,“文化之都”是卡塞尔另一个城市文化定位。
积极参选“欧洲文化之都”。将“文化之都”作为城市文化定位的卡塞尔一直在积极寻求“认证”。2010年,卡塞尔积极参选“欧洲文化之都”的举办权,虽然落选,但是通过该评选过程,当地社会的不同力量被重新聚到一起思考地方的文化资产,增加城市对封建领主的文化遗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城市自豪感与知名度。在此经验下,卡塞尔市长宣布卡塞尔将再一次竞争2025年德国境内的欧洲文化之都。
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通过保护主义者和黑森州的长期准备,威廉高地公园的水景作为纪念碑式的水利工程,因独具艺术价值而在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升了地方对景点的管理水平,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打造和强化文化集群。卡塞尔已有的博物馆和书馆主要分布在连接威廉公园和内城的大道东端,卡塞尔希望通过聚集多座博物馆与威廉公园相照应,打造文化集群。因而,“自带流量”的格林兄弟博物馆也在此处建成,“格林童话”的魅力可以强化文化集群,将现有文化集群打造得更加瞩目以增加参观游客的数量。
节日庆典战略。虽然城市文化遗产只能部分扭转经济危机下的城市消极形象,但文化还是由此成为城市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为了与文献展与世界文化遗产景区实现互补,卡塞尔举办了如“黑森之日”的区域节日庆典,以及2013年的第1100个城市纪念日活动。
由此可见,虽然城市在打造文化符号的过程中,历史、政治、经济背景不尽相同,但并不是无方法可循的。哦~根据卡塞尔的城市案例,小编总结了一个初级的城市文化定位模型-饥饿艺术家读后感“哑铃型模型”。(管理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