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艺术比较野里看绘的力量
中西方艺术比较野里看绘的力量
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总策划,由韩昆哲、孙天艺担任策展人。张子康表示,绘是一种语言且具有国际性,能够跨越时空和文化差异,传达情感和思想。“本次展览呈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作品,他们洞察世界的方方面面,以色彩、线条和形状赋予绘这一媒介的表现力,通过绘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策展人韩昆哲介绍了此次展览的主题理念:“绘的力量-中西艺术比较在观念与信念之间”一方面以朴素的方式回到绘本身,去感受形式、色彩、空间、像所带给我们的觉冲击和审美愉悦;另一方面,则借用哲学领域有关观念和信念的区分,去提示艺术家对于绘这一媒介的坚守与拓展,以及现代主义之后,绘随观念变化所呈现出的多样化的形态。
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从媒介、感知、像三个角度进入,这三条脉络基本涵盖了当下全球野内绘演变的几个主题,也对应了现当代绘的几种传统,即抽象、写实以及像挪用的传统。全球化让绘从现象的角度趋于统一,而这种统一又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所区别,因此在不同艺术家笔下显示出丰富的面貌。
尽管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绘在面临观念、行为、装置和像的响时处于式微的境地。但作为最传统的媒介,绘依然试找到自己的方式去参与社会和艺术史的发展进程,以其独有的艺术之力持续塑造着自身的审美形态。特别是在进入到19年代以来,绘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下,或从其他媒介手段,或从意识形态的模式和功能回到绘语言本身,这一媒介复归的规程也体现出绘自现代以来之于自身的变革和发展观念。
以这样的方式去理解绘的复归和新的发展,即可以看出绘并非是形式与像,形式美学与社会功能的一种简单的二元、线性的关系,而是基于绘自身以及其与社会连接之中产生的一种变革和创新的意识。绘所具有的材质质感、绘语言、表现能力也穿越传统,在经历“危机”之后再次进入人们的野,展示出不可替代的情感冲击和觉体验。绘是艺术家进入并记录世界最直观的方式之一,然而在现代主义之后,绘的重要性显然不是周遭世界,而是展示艺术家的“在场”以及“我思”在“情境感知”这一单元中,无论是日常生活、社会议题、历史叙事还是自然之物,艺术家的主体性在这些情境中得以延续,他们在情境中将对实在物和环境的体验感、剧场感,以及由此产生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绵延的在场”凝结于面。
艺术家并非以批评和理论的角度出发去进行创作,却在无意中以实践的形式从现代主义的尽头进入了绘的又一重边地,在这样的“在场性”中,绘不唯形式,也超越像与心理和现实的关联,只是回到绘最为原始的动词词态,绘是动作,是表达,是对现实的重塑与再造,其本身就充满着不可言说的力与能量。
像再造单元中,在媒介的坚持和复归的同时,信息技术中西艺术比较络世代和虚拟现实催生了像的泛滥,全球化语境下后殖民主义和去中心化的趋势,也将绘从形式再次带入社会和文化议题之中。随着绘的工具手段更为多样,像素化的觉语言、像的叠加与合成出现在面之中,绘也由此呈现出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感,构成出新的社会语境下的“情念程式”,反映了艺术与现实的共时性连接。
借助于贝尔曼对像学的讨论,在此,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知识领域,而是一个旋转的、离心的领域。与其说是集所传递的一种动能,不如说是“情念程式”所释放的一种意志和力量。绘也以像的方式链接了艺术创作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如此三维形式的叠加和转化,只能产生于这一时代语境之中,将虚拟情境以叠合的方式带入现实情境,而我们本身对于虚拟情境的感知,也成为我们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