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赏析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艺术装置

艺术装置

吉林艺术学院

首页2024-05-10艺术装置艺术起源于劳动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艺术学院创建于19年,位于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北国春城长春,素有“北方艺术人才摇篮”的美誉。它是中国东北地区惟一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以培养一键生成艺术签名型及复合型艺术人才为基本任务。

   ·19年在原吉林师范大学(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单招)音乐系基础上建立了吉林艺术专科学校。此后,先后合并了吉林省文化艺术干部学校、吉林省艺术学校、吉林省舞剧院附设的音乐舞蹈学校、吉林市艺术学校、长春电制片厂附属长春电学院,而成为一所综合性的艺术院校。

   学院现有表演艺术、觉艺术、动艺术、传媒艺术、成人艺术教育、附中艺术教育等六个校区。严肃艺术门类齐全,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绘、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戏剧表演、导演、戏剧、戏剧美术设计、动、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编导、舞蹈学、舞蹈编导等16个本科取消艺术特长生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戏剧戏曲学等4个学科(河北省群众艺术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本科专业和硕士点数量均居国内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前列。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为国内外输送了大批专业艺术人才。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从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出发,以前瞻的眼光和全新的思路,主动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对艺术人才的需要,稳步提高办学层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科研创作水平,党的建设、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明显加强,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初步进展,艺术实践和对外交流打开了全新局面,综合实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令人瞩目、振奋人心的成就,为学院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继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与完善了“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办学格局,人才培养规模逐步扩大,培养层次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组织科学、严谨、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学院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工坚持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科交叉和新的增长点为主线,稳步发展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适度发展中专教育和成人艺术教育,精办研究生教育,开创留学生教育,构建起同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求相适应,符合高等艺术教育规律和本质要求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开放式办学格局,实现了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互相促动的良性运转机制。为适应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吉林省戏曲学校合并到学院后,组建了吉林艺术学院高职学院和附中。开设了中等艺术专业学生升入本、专科学习的通道,进一步完善了艺术教育层次、科类、专业和结构体系,壮大了学院整体办学实力。成人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提高,突破了单一的办学模式,形成了办学形式齐全(河南艺术职业学校)、专业科类较多(关于艺术的诗)、办学层次较高(保利艺术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局面。学院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成人教育吉林省艺术学院点,具有艺术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构架基本形成,为培养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社会艺术人才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学院相继获得了音乐、美术、戏剧、艺术设计四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硕士点布局基本完成,从而形成了初具规模、配套完整的硕士研究生艺术教育体系。目前,学院共有在籍学生人。其中,研究生人,本科生3002人,专科生8人,中专生2100人,成人教育系统学生15人,二级学院学生20人。适度地扩大办学规模,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供了多种途径,也为主动适应高校招生的新形势奠定了决定性基础。

   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师资队伍建设。当今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学院努力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积极创造有利于多种人才发展的竞争机制。打破部门之间、院系之间的壁垒,建立了一整套开放的院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体压缩机关和基层单位党政管理人员数量,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行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断完善各层次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制度,建立管理人员学习、培训、继续教育制度。目前,学院有教职工6人,其中专职教师4人,计有教授22人,副教授120人,讲师120人。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发挥人力资源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在院内设立资深教授、首席教授、主讲教授、研究生导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岗位,积极鼓励他们开设内容新颖、有宽广度和前瞻性的课程,使其专业知识始终保持学科前沿的水平。认真制订教师培养计划,既考虑学院的稳定发展,也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做到学院利益与教师利益有机结合。专职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设计学生的艺术人生。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和心理情感教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人才培养,最终从机制上变被动消极培养为主动积极培养,从规划上变“要什么再培养什么”的适应性培养为“要什么已培养什么”的超前性培养,管理上变“粗放型”培养为“集约型”培养,实现了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统一。为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艺术人才,新世纪里,学院又确立了国际化的办学方向,决定设立双语教学试点班,对部分专业、部分学生实施英语教学,课程采用外文教材,教师用全英语授课。同时,积极开创与国外合作办学的道路。

   四、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依靠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在“软”、“硬”件上同时下功夫,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近年来,累计投资几千万元建设新校区、改造教学基础设施,先后装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摄教室、语音教室、语言实验室、基功教室等,基本普及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建设了吉林省艺术学院络,为专业的拓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根据学院功能定位,对学院进行了觉形象设计和总体规划,把学院建成集教学、科研、演展、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精品校园,使学生在精神愉悦和思维自由的校园氛围中学习与成长。

   五、科研实力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成果突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进取式教育与消极式教育的竞争,是开放式创新文化与保守式沉沦文化的竞争,高等院校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和持续发展。学院把创新思想、创新意识作为治校精髓,以解决素质教育条件下高等艺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为重点,不断调整教研、科研工作方向,强化艺术实践工作力度,建立教育、教学、科研创作、艺术实践相结合的良性互动的教育体制和育人模式。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有计划地申报省级和教研和科研项目,争取到国内外多种教育或艺术基金项目,每年都能拿出几项质量较高、效益较大、响较广的成果。近年来共出版专著、教材200余种,有近0项科研成果在国内、国际获;参展参演并获的作品大量涌现。一年一届的艺术节,在“创作艺术精品、推出理论力作、提高艺术格调、深化艺术实践”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成果,对推进科研创作、营造艺术氛围、强化艺术实践等,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建立了稳定的艺术教学、实践基地,组建师生艺术实践演出团体,进一步加强了产学研的结合,形成“双赢”或“多赢”的合作机制。学院科研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六、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学院现已同国内多所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艺术院系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或学术吉林省艺术学院络。同美国费城天普大学、圣迈克尔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圣彼得堡国立戏剧学院、乌克兰敖德萨音乐学院、德国斯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艺术学院以及韩国东亚大学、汉阳大学等16所国外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与艺术交流合作关系。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办法,聘任并邀请相当数量的境内外学者、专家来院内讲学中开展合作研究。同时输出“品牌”教师,扩大对外响,并派出相当数量的中青年教师出国学习、进修、攻学位。

   七、德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以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现代化建设和“三个面向”的基本要求,大力倡导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学习态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德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营造民主和谐、活跃严谨、文明健康、优美高雅的校园人文环境,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全面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教风、院风建设,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多次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现已打造成为一所专业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格局合理、具有区位优势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成为全国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新的世纪里,吉林艺术学院立足东北,辐射全国,继续恪守“博学、求真、至善、尽美”的校训,践行“尊重艺术个性、完善艺术人格”的教育理念,力争把自身建设成为艺术人才的摇篮、文化传承的基地、知识创新的源泉、引导审美的窗口,以崭新的办学理念及独特的学术品格和高尚的精神风貌,谱写出更加壮美的篇章。